歌唱家克里木去世 曾唱《掀起你的盖头来》(组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宋宇晟)2020年3月3日凌晨,著名歌唱家克里木与世长辞,享年79岁。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创作并演唱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包括《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阿凡提之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广为流传。2016年,克里木荣获第十届百花奖艺术大会“顶级艺术家”荣誉称号。

微博截图

近70年的艺术生涯

1940年,克里木出生于新疆吐鲁番的一个文艺世家。他的父亲被称为“金唢呐”,母亲则是舞蹈家。

1951年,年仅11岁的克里木来到部队,成为一名文艺战士。

这么小的孩子当年是如何参军的?克里木曾这样回忆自己入伍时的情形,“文工团领导问我这个小孩会什么,我就现场唱了一首民歌《牡丹汗》,又打了一段手鼓,表现还不错,这才入了伍。”

那段时间,克里木去部队演出,经常一行军就是一百多里。“路上我走不动了,战士们就抱着我、背着我。到了演出的地方,我就跟着去唱歌跳舞。”

就这样,克里木开始了他的部队生活,也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2019年,他在一档节目中提及,自己从艺已近70年。

视频截图

艺术是人民给的

17岁那年,克里木调到新疆军区文工团,此后又来到北京。他参与创作、演唱的不少新疆歌曲,都成为了那个年代广为流传的作品。

其中,克里木1964年参与创作的《塔里木河》融合了维吾尔、塔吉克、哈萨克三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而这首歌源于他在塔里木河体验生活的经历。“我们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一起在河边烤鱼。有了生活经历,我们就要写歌。”

他后来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首歌唱的就是边疆军人保家卫国的生活,再加上曲调悠扬抒情,符合艺术规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在克里木后来写的《羊肉串香又香》中,那声吆喝和旋律就来自他的日常生活;而他创作的《阿凡提之歌》就是根据一首维吾尔语歌的旋律写出来的。

晚年,他曾谦虚地说,艺术是人民给的,自己就是把人民的歌曲拿过来补了补修了修,再送给了人民,受到了人民的欢迎。

对新疆怀有深厚感情

克里木去世后,不少人在网上悼念。

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3日通过微博悼念。他回忆,克里木“喜欢跟观众聊,什么都聊,从五十年代讲起,再说到他的古兰丹姆”。尼格买提还写道:“只要我们记得他,他就了无遗憾……再见了,克里木老师。”

微博截图

克里木的儿子克阮希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父亲克里木对新疆怀有深厚的感情,对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一往情深,他曾经说过:“作为新疆人,我感到很骄傲。”

克阮希表示处理好相关事情后,会把父亲的遗体带回新疆安葬。


郁钧剑追忆克里木:他让我们听到维吾尔族音乐

3月3日,新京报记者从原总政歌舞团歌唱家郁钧剑处证实,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政协委员、维吾尔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舞蹈家、影视演员,曾演唱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等作品,原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克里木,因心衰于3月3日凌晨零点三十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郁钧剑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他本人3月2日晚上7点左右从原团里的同事处得知,克里木先生心脏不太舒服,但没有想到最终他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克里木,1940年6月出生在“葡萄之乡”吐鲁番一个维吾尔族艺术世家,父亲曾经是歌舞团的艺术指导,一支“金锁呐”吹得远近闻名;母亲是一位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倾倒过无数观众。受家庭影响,克里木从小就能歌善舞,而且性格开朗又不乏幽默,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里木的演出特色是歌舞结合,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受到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欢迎。

1951年,年仅11岁的克里木来到部队,当上了一名文艺兵,同时学习舞蹈。1959年对克里木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年他参加了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作为第一位用汉语唱维吾尔族歌曲的歌手,克里木出色的演唱受到毛泽东的赞扬,也让大家知道并了解了新疆的维吾尔族。

之后,18岁的克里木在北京这座大城市开阔了眼界,他知道这个舞台更广阔,他决心在这里演唱,将自己的歌声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歌声、他的舞蹈了解新疆。克里木一边唱着反映新疆生活的歌曲,一边深入生活不断创作。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故乡的河》《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羊肉串香又香》都来源于生活,让人听出了地地道道的新疆味,至今广为流传,并广泛传唱。

2009年,他参与了2010年贺岁片《约尔特奏鸣曲》的拍摄,对于首次出演影视作品,克里木生前曾表示:“我还没老,还能做一些贡献,我想剧中的克里木大叔是我从艺60年来遇到的最恰当的影视角色。”

郁钧剑也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起他与克里木之间的往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克里木作为总政歌舞团独唱组的组长,二人经常一起下部队,印象深刻的是去老山、广西、云南的慰问演出,西藏、新疆等地区都一起去过。“那时总政歌舞团还不像现在人那么多,当时只有我和克里木老师、李双江、熊卿材等几位演员。克里木老师还是我入党的介绍人,一个少数民族的前辈来介绍汉族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是比较少的。”

郁钧剑坦言,由于克里木来自于少数民族,其实很多生活习惯跟咱们不太一样,因此平时在生活上接触并不是很多,只有演出时两人才在一起。他回忆,“克里木老师性格非常开朗,平时最喜欢开玩笑,尤其他说普通话总是带有新疆味,我们开玩笑学他说话的时候,他特别地友善。”

在郁钧剑看来,克里木是新疆维吾尔族歌曲不可替代的标志性人物,也是这个歌曲门类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新疆维吾尔族歌曲得以广泛传播,克里木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无人替代。他唱的《阿凡提之歌》《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儿》都是经典,很多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比我们年轻的一辈都是从他的歌声里知道维吾尔族音乐的样子,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克里木老师的作用也无人可取代。”郁钧剑进一步解释说,“如今我们再说克里木老师的唱法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不像现在的很多民族唱法,其实选用的是西洋演绎方式,他是真正地在用我们民族的语言、民族的音调在唱我们民族的歌曲。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艺术家离去,我们应该提出一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国家的民族声乐将来到底怎么唱,怎么去发展?我们将永远怀念克里木老师!”

听闻克里木去世后,主持人尼格买提也发文悼念,“小伙子走了,总是跟所有人打招呼寒暄,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老小伙子。导演们爱他,又怕他,怕他上了台就停不下来。他喜欢跟观众聊,什么都聊,从五十年代讲起,再说到他的古兰丹姆。有多少人能像他那么热爱舞台,热爱观众。穿上那身衣服,他噔噔噔走上台,像初来北京的那个18岁的毛头小子,面对观众席,沉醉于如潮的掌声。只要我们记得他,他就了无遗憾。再见了,小伙子。再见了,克里木老师。”

(新京报记者 刘臻)

推荐阅读